(1)经编产业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朝阳行业
从盛泽市场整个纺织产业链来看,它是以长丝薄型面料为主,盛泽地区喷水、喷气织机数量占据了很大份额,但大圆机、横机、经编机数量较少,这也严重限制了针织面料的产销。目前,盛泽针织类产品主要集中在经编产品上,如运动装面料、网眼布等。
提到盛泽,很少有人会将它和经编业联系起来,这是让盛泽的经编企业家们感到很尴尬的事,以致于不少经编企业用“夹缝中求生存”的话来形容2000年刚办经编厂时的情景。根据了解,现盛泽镇围绕化纤产业的经营公司有6000多家,无梭织机12万多台,是国内无梭织机拥有量最多的地区。但据盛泽镇经济服务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盛泽镇经编企业仅有15家,经编设备总数在200多台,进口设备占总设备数不足20%。和盛泽镇纺织业蓬勃的化纤产能相比,经编业的发展显得要平淡许多。
回顾经编业的历史,中国经编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积累,到90年的缓慢发展、逐步调整,再到21世纪初期的“大踏步”发展,经编业迎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盛泽的经编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但受到产业重心、市场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产业虽有所发展,但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发展速度仍有限。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纺织产业机构的调整,经编设备水平的提高,经编技术的进步,在“一寸土地一寸金,千金难买寸土地”的盛泽,经编产业以其占地面积小、能耗低、产量大等优势成为了企业新的投资热点,发展速度开始逐步加快。据盛泽镇经济服务中心主任顾建斌介绍,经编业的优势正好能缓解盛泽目前土地、电力等工业资源紧张的压力,经编业也将成为未来盛泽镇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虽然盛泽经编业目前规模虽不大,但一定是一个朝阳行业。
2008年,盛泽镇政府先后邀请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江南大学-卡尔迈耶集团经编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亲临盛泽,共同探讨盛泽经编业的发展之路,组织经编企业赴福建长乐、湖南常德考察、学习。
2009年,政府新出台的鼓励织机“上楼”的措施似乎也成为一个支持经编业发展积极的信号,政府不仅对建立多层厂房的企业免受城市配套建设费,还投入500万元对建两层以上的企业进行补助。这项措施为经编设备可向“高空”发展的优势提供了“用武之地”。
同时,吴江市新生喷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也很好地代表盛泽部分企业家的心态。3年前,从事了10多年的喷水织造的新生厂一口气购买了10台经编机,这也标志着这位在行业中“大有名气”的喷水织造“老大哥”向经编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厂长钱立祥告诉我们,这是公司审时度势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为他们坚信经编产品在盛泽市场必将异军突起。
(2)缺技术、缺信息在制约着盛泽经编业的发展
盛泽梭织业高速发展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市场环境、畅通的信息渠道。但这一点在目前的经编业中却表现的并不明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盛泽的经编企业都是在各自“埋头苦干”,对于整个经编业、同行企业的发展情况、行业相关信息、技术都知之甚少。
钱立祥说:“最初,他们并不清楚盛泽究竟有多少家经编企业,对每家企业的经营产品更无从获知,直到购买设备时,才从设备供应商口中才慢慢了解到盛泽的经编企业的情况。”所以,他急切地期望盛泽的经编企业也能向喷水、喷气的企业一样,成立一个行业协会,为同行企业的信息交流提供平台,有了信息的交流,企业间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企业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带动经编业的发展。”中连经编总经理史连明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经编产品的专业贸易区,汇集盛泽的经编企业。一方面方便采购商购买产品,另一方面则为经编企业的交流提供机会,同行企业会在市场的选择中找到各自的产品定位,走差异化和专业化之路。”
另外,经编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目前,盛泽的大部分经编企业都是从喷水、喷气织造企业转行的,虽说同为纺织行业,但“隔行如隔山”的状况在这些转型的企业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有着20多年织造经验的厂长钱立祥也无法避免这个难题,“做了这么多年喷水,在这行我可以是专家,但刚接手经编仍是‘一头雾水’,设备、技术、工艺完全不同,一切都需要从头学起”。飞翔经编总经理金建明则将“有一支技术过硬、稳定的经编队伍”视为企业最大的财富,他认为经编业在盛泽起步较晚,行业经验的不足、技术人才的缺乏是企业遇到最大的问题。“如果政府能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定期办经编的培训班、交流会,或是去先进的经编企业学习,我们企业一定积极参与”,史连明说出了盛泽经编企业家们的心声。
(3)产业集群是盛泽经编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提到经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浙江海宁、福建长乐、广东潮阳、江苏常熟等地名,犹如提到薄型面料,人们自然会想到江苏盛泽一样,产业集群地的优势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薄型面料生产基地中的经编产品的影响力是否能“胜过”经编产业基地的经编产品呢?市场集群地优势对盛泽的经编企业而言,究竟是一个有利的窗口还是会成为一种束缚?这成为困扰许多对经编业“忘而却步”的企业的问题。对此,顾建斌也显露出一些忧虑,“要形成一个像东方丝绸市场这样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需要很多的因素,产业和市场的互动是盛泽纺织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盛泽的经编业还没有形成规模,要培育一个经编专业市场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经编企业家们却并未感到太多市场的压力,中连经编总经理史连明说,“虽然经编产品不是东方丝绸市场的主打产品,但纺织产品的相关性让市场成为了我们获得客户的重要途径之一,许多客户慕“市场薄型面料批发基地”的名而来,同时也会带一些相关的针织面料,如果盛泽正好有配对的生产厂家,客户会一起下单”。飞翔经编总经理金建明则表示,企业产品的质量是打开市场的首要因素,熟悉经编贸易的企业一般都有固定的客户群,企业要做的就是用客户的口碑吸引更多的客户,因此,经编业适应盛泽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未来盛泽经编业的发展,更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来源:全球纺织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