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i_fetch_array()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D:\web\jcmall\news\newspar.php on line 35
200年印花布之村面临失传 从业者仅剩1家(图)-行业动态-集萃印花商城
集萃印花商城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
加入购物车的商品:
    去购物车 件商品,共计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商城行业资讯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字体: 】      
    200年印花布之村面临失传 从业者仅剩1家(图)
    集萃印花商城  2009-06-03 00:00:00

        【集萃网观察】蓝色的底、白色的花,这种素朴的棉布曾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曾经辉煌盛极一时,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逐渐衰败,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回归,蓝印花布又显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目前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日前,记者到临沂苍山进行了探访。

    相友文老人印染的这一“凤穿牡丹”蓝印花布象征着吉祥幸福。

      发展:衣被天下

      将防染浆透过印版刷在白布上晾干,再将布放进盛满靛蓝染料的缸中煮染……5月30日,在苍山县大仲村镇小吴宅村,蓝印花布的传承人、70多岁的相友文老人给记者演示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据史料记载,蓝印花布是在唐宋“药斑布”、明代“ 浇花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布抹灰药而青,候干,去灰药,则蓝白相间”。

      蓝印花布是用防染方法印染而成的,印花板过去采用油纸刻制。解放后,逐渐为塑料布代替。染法为:先用豆浆,石灰、蛋清混合作为防染浆,透过印版刷在白布上,晾干后再用靛蓝水色煮染,待布干后刮去灰浆,呈蓝底白花,故被称为蓝印花布。

      由于沂蒙山生产棉花,同时土布的发展,蓝草的种植,促使了印染工艺的产生。各集镇相继出现了染坊,接受农家的来料加工印花布。染坊的发展,使沂蒙山区民间蓝印花布“衣被天下”。

      苍山是临沂民间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20世纪60年代前印染作坊遍及乡村,尤以大仲村镇小吴宅村相氏作坊最为突出。小吴宅村蓝印花布印染始于清代中后期嘉庆年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

      回忆:兴极一时

      蓝印花布题材广泛,形式和内容丰富,多达百余品种,并且都蕴含着丰富的吉祥寓意,因此在以前尤其备受人们喜爱。

      现在在相友文家中还保存着30多块花纹板,多以梅兰竹菊、花草虫鸟、龙凤走兽为主,并带有明显象征谐音和美好寓意。如“凤穿牡丹”象征着吉祥幸福,“梅兰竹菊”意喻品德高尚……

      从相友文的老祖父相会堂从师学艺引进印制蓝印花布至解放前,这一时期,苍山大仲村有三家印染作坊,并且大都是家传,民间艺人把学到的这门手艺当作养家糊口的行当,每逢乡村开集,接受农家的来料加工印花布,民间妇女以着蓝花布为美,颇为一种流行。像被面、蚊帐、枕套、帐沿、包袱布等都为蓝印花布制作,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用品,也是蓝印花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相友文老人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每逢村集,他都会接到大批的来料加工,最多的时候甚至一次能接到500多块钱的订单,足可见当时蓝印花布的兴盛。

      秘诀:青胜于蓝

      “蓝印花布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染色,有‘三分印七分染’的说法”。相友文老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每块蓝印花布至少要进行三次染色。在染色阶段,特别讲究精细,染第一遍为“月白”,第二遍为“二蓝”,三遍为“鸦青”,因此有“三分印七分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

      用来染布的颜料主要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沂蒙先民利用蓝草来染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大师荀子曾为兰陵令,所管辖区域兰陵以种植蓝草闻名,他亲眼目睹了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

      明代中期,从江南引进织造技术,带来了沂蒙土布的发展。明末清初,广州花商传来了蓼蓝种子,是为植物蓝靛的原料。沂蒙山区民间蓝草的大量种植,为蓝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来源。

      据相友文说,他用来染色的这一缸染料也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染过几次颜色变淡后,再加入颜色调制,一直沿用至今。

      处境尴尬后继乏人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现代印染术的发展,民间印花布被现代大工业生产机印花布所取代,传统的手工印染受到冲击,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悄无声息地退场,苍山农村的印染作坊也大都关闭。

      至80年代初,在大仲村镇仅存的印染作坊只有三代相传的相友文的一家。1983年,镇党委政府把相友文聘请到镇工业区,力图把这一传统工艺当作产业开发,终因产销问题被迫停业。

      至90年代初,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各种民间工艺品又出现在国内市场。蓝印花布以其淳厚朴实、古朴素雅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中国著名美术家韩美林等人曾前来小吴宅村考察,并为相友文设计了多种花样。

      但是,蓝印花布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目前,大仲村镇蓝印花布发源地小吴宅村从事印染的人员较前大为减少,现仅有相氏一家。

      现在,相友文还在家门口捍卫着这门古老的技艺,传递和寄托着世世代代人们的情感和希望。有关部门也正在出台措施,力争将这门古老的手艺继续保留下来。 

        来源: 齐鲁晚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匿名发表    [ 登陆  注册]
    评价: 中立     好评     差评
    表情: 调皮   大哭   鼓掌   发怒   流汗   惊讶   吐   撇嘴   龇牙   抓狂
           难过   疑问   白眼   偷笑   咒骂   晕   可爱   可怜   鄙视   骷髅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互动的言论.

    求购信息


      Warning: mysqli_fetch_array()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mysqli_result, boolean given in D:\web\jcmall\news\newspar.php on line 330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