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重基础、抓服务。自开展印染行业整治行动以来,多次召开印染企业会议,包括动员会、推进会、政策解读会、培训会等,宣传行业整治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做好服务指导工作,编制了《秀洲区印染行业整治指导手册》,把“58条标准的解读”、“整治的注意事项”、“整治企业该做些什么”等内容汇编成册,下发给企业;还邀请省市科研院所和区环境科学学会等专业力量,从“方案的编制”、“治污技术的选择”等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疑难点进行专业指导。区级层面上成立指导组,进镇入企,全方位指导和推进行业整治提升工作。
二是重谋划、抓载体。根据印染行业现状,并集合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秀洲区印染产业发展提升规划》,进而制订区、镇、企业三个层面的整治实施方案,出台“三个一批”对象。 63家印染企业中,原地规范提升企业20家,搬迁入园和兼并整合企业25家,关停淘汰企业18家。并以“三个一批”为载体,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提质转型。一是从占有指标与产出指标严重倒挂的角度出发,以验收标准为高压,辅配套政策为助推,将“关停淘汰一批”与“三改一拆”、“污染物减排”、“两退两进”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腾笼换鸟”。二是在污染物“减量置换”的原则下,鼓励“上大压小”、“扶优汰劣”、“转移转产”,鼓励行业中优势企业兼并小企业,并改造提升,用兼并来的土地指标、排污指标、能耗指标来做大做强,让每吨水、每度电产出更大的增加值和税收。并从土地集约化利用出发,新增园区建设250亩以上,用于园区外十多家企业的搬迁入园。以“整合重组、搬迁入园一批”促产业集聚和减量提质。三是提升企业生产设备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强清洁生产管理和现场环境管理,对照“废水量、COD减量33%和重复用水率50%”的目标,将采用行政的手段压缩并回购企业33%的排污权指标,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推广使用日益发展的废水深度治理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中水回用能力,用中水回用来弥补生产水量的不足,让每一吨水发挥出两吨水的产能和效益,通过整治,确保中水回用能力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再增加 2万吨/日,达到6万吨/日,力争8万吨/日。通过“规范提升一批”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重指标、抓要素。进一步完善排污权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盘活排污权指标,推动排污权交易及租赁,进一步推进排污权市场化进程。合理配置将在整治中回购的33%排污权指标,在满足污染物减排的基础上,充实四项污染物指标政府储备量,为秀洲区中长期发展腾出“环境空间”。
四是重监管、抓长效。针对进度慢的企业,启动环保、电力、国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以推动整治工作。全面实施印染企业“刷卡排污”和“在线监控”,将监管重点向浓度和总量并重的长效监管模式转变,对超标排放坚决予以查处,对超量排放实施限排、禁排。
五是重沟通、抓时效。实时跟踪印染行业整治进展,及时了解企业在整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兼并重组类企业资源要素整合中碰到的难题和审批问题。定期召开整治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及早介入,群策群力。同时,积极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主动沟通,畅通信息渠道,确保整治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来源:互联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