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据了解,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用工难,精宝机械公司在去年扩建新厂中,一次性投资近200万元购置了4台焊接机械设备,采用自动化操作。“只要按下控制开关,焊接机械手就开始工作。”公司负责人陆宝夫说,机械手操作定位误差很小,能有效降低产品不良率。
而让陆宝夫高兴的是“焊接机器人”出色的工作效率。精宝机械公司新建200套热风循环成套设备项目,原本需150多名焊接一线工人。春节过后该公司只招了70多人,足足减少了一半。“是‘焊接机器人’顶替了这些人工。”陆宝夫笑着说,“机器人”干活真卖力,一人能顶5个熟练焊接技工。
据了解,类似用“机器换人”的情况在绍兴县企业并非个例。作为国内最大的FDY生产基地,地处滨海的天圣化纤公司2011年已启动了推进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战略。该公司投资1亿元引进6条自动包装线和18条自动络筒生产线。“其中仅一台自动水落摇臂器就代替了六七个壮劳动力,现在运行相当好。”天圣化纤公司有关责任人告诉记者,设备升级自动化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还使企业的用工成本节省了30%,仅人力资源成本每年可节约6000万元以上。
“真的挺值!”刚尝到“机器换人”甜头的精宝机械公司,计划再投入200多万元,从德国进口多功能焊接机械设备。“进口焊接机器人不仅能焊接,还具有切割等多种功能,省人工至少在20人以上。”陆宝夫透露说。
瞄准“机器换人”的市场前景,绍兴县瑞群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与日本一家机器人研究所合作,正在研发“七关节”印染机器人,预计今年5月可投放市场。届时,将开启绍兴县印染行业“机器换人”的新时代。
县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劳动力资源要素的日益紧张,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绍兴县纺织印染企业,用工难将更加突出。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寻求突破,“机器换人”正是绍兴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选择。但也有人认为,一次性投资太高可能成为阻挡机器人走入企业的门槛。
来源: 绍兴县报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