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网观察】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经济就已悄然形成。植根于当地的传统产业,不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与纺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崛起,纺织自然成为当地的首选产业。由一家作坊到多家跟进模仿,形成自发性的企业群落,逐步形成“一地一品”的格局。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地政府给予支持、引导,围绕一类主打产品形成了产业的集聚。当时正值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推行吸引外资和出口拉动政策,在土地、劳动力、税收等优越条件的吸引下,外商纷纷前来投资办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形成了特定的集聚效应。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我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比重从2000年的25%上升到2010年的51%,其中产业集群地区是提升加工总量的主力军。大类产品,比如化学纤维生产,仅萧山、绍兴、桐乡三县(区、市),2011年总量就达1100多万吨。再如纺纱生产,山东邹平、福建长乐两县就达1500万锭。织造生产中,盛泽、西樵、湖塘、党山等几个镇,就有20多万台织机。特色产品中,增长更多。比如江苏海门三星镇,2002年家纺产品2520万件套,年销售额50亿元,2011年销售额就达到500亿元。这十年,各集群地区的资本壮大很快。据浙江大唐、许村、杨汛桥、党山、横村5个镇统计,2001年总资产为149亿元,2011年总资产为659亿元,增长了442%。江苏盛泽、新建、祝塘、川姜、湖塘五个镇2001年总资产162亿元,2011年总资产1179亿元,增长728%。
随着国际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不断涌现,两化融合也形成了趋势,纺织产业集群地区随着科技潮流快速发展。在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有地市级、省级的,还有国家级的,有的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无论是化学纤维生产,还是纺、织、印染,在集群地区特别是大企业里往往都能看到国际上最新的装备,并采用最新的工艺、技术。数字化的经编机、电脑横机、无梭织机等在产业集群地区相当普及。
过去,产业集群地区许多企业厂房简陋,有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条件很差。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变,建了新厂房,有的地区集中盖标准厂房,还有的建设了工业园区。职工宿舍也有很大变化。在环境治理方面,产业集群初期,有些地方,特别是有些行业给环境带来破坏。经过大力整顿,依法治理,企业积极采取措施,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集群地区企业众多,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灌输要花很大力气。今天,无论是善待员工,还是善待环境,集群地区整体都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这些年,许多产业集群地区把抓自主品牌建设作为提高本地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帮助。因此,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大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中小企业的自主品牌也在成长。在支持企业搞好自主品牌的同时,地方也在实施区域品牌战略。近年来,带有纺织特色的区域品牌不断出现,并被社会逐步认知,在电视台、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介以及高速公路两旁广告牌上都能看到区域品牌的宣传。有的省市还开展了区域国际品牌的创建工作,让区域品牌走出国门。
来源:好订单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