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轻纺城被评为全国首个专业市场版权保护示范基地。这是从国家层面对绍兴县近年来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可和褒奖。
昨日,记者来到绍兴县柯北工业区采访,在一家名为“红山芋”的家纺公司了解到,去年该公司注册版权的花型有146个,面料销售形势喜人。公司营销部经理邵啸春告诉记者,“红山芋”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花样攻关,组建企业研发团队,生产的色织提花布每米最高卖到200多元,“毛利润率达到35%~45%,其中25%左右来自花型。”
在轻纺城市场,约有一半经营者涉及花布经营,盗版成为人人深恶痛绝却无力除之的“毒瘤”。然而,2008年的一次突破,为面料版权保护打开了一扇天窗。
“我们结合《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知名商品保护的条文,通过认定市场知名商品,开辟出一条将登记花样作为特有包装装潢的保护思路。”2008年8月,绍兴县工商局按照这一思路,首次对一盗版行为当事人作出销毁侵权窗帘布和罚款决定。
3年多来,绍兴县工商部门框定了120件面料知名商品予以重点保护,并牵手浙、苏、鲁、粤四省纺织品市场,联手签订四地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突破版权保护地域限制。同时,与文理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手开发花样识别系统。“如同指纹识别系统,通过面料花样基因库,一点便知是否正宗。”
目前,轻纺城花样版权保护办公室已接到超过15000个花样版权登记。仅今年前5月,登记数就超过3000个,约占全省版权登记数的一半。如此迅猛的增长,缘于“四位一体”的独特版权保护模式开始生效。轻纺城花样版权保护办公室负责人说,这一保护模式,不仅实现了维权途径多样化、可操作,还在于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对盗版行为的威慑力。仅2011年,就有近200起花样版权案件立案、调解,查扣印花布12万余米,案值187万元。
版权保护从贸易商向生产商挺进,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去年,“红绿蓝纺织”登记花样超过300个,位居花样登记企业排行榜首位。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说,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后,花样的花色更为复杂,技术含金量远高于传统印花技术,被盗版的损失也更大,如果没有版权保护,数码印花产业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繁荣局面。
“花样版权保护模式的成型,对产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绍兴县科技局负责人说。目前,轻纺城创意产业基地已落户企业107家,每天设计出源源不断的创意产品。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作者: 首席记者 李菲 通讯员 张兴刚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