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不稳定,波动太大,很多小的服装企业有单不敢接。一般货期要三四个月,但长单、大单的货期要七八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但超过半年的单子,企业一般都不大敢接,这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烟台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娄礼仁称。
更何况,国际上还有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同行虎视眈眈,他们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一个劲地把国际上的客户往家里拉,给中国的服装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
让服装企业忧心的还不只于此。近日,业内风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将从16%下调至11%,下调5个百分点,引来业界一片恐慌。
“我省的服装企业,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做贴牌外加工,如果退税减少或不退了,影响的企业绝不仅仅是半壁江山。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各地服装企业很多,但拥有真正自主品牌的只有那几个。在服装第一大省广东,也是这种情况。”娄礼仁说。
山东省服装行业协会对外协作部主任张春华对此也很担忧。“如果真的下调5个百分点,抗风险差的企业会受不了。服装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不到5%,没有了出口退税这块,很多企业就经营不下去了。建议还是逐步调整税率,不要一步到位,给企业缓冲的机会。”
虽然服装业面临着用工荒、原材料巨幅波动、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上调等一系列问题,下调退税率是雪上加霜。不过,服装行业分析人士廖洁容仍坚持,斩断后路,破釜沉舟。她认为,自金融危机爆发的3年来,有关企业转型升级的讨论一直持续着。退税就像是一条后路,把后路变窄才能让企业不停向前冲,真正花精力花成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有时候长痛不如短痛。不过,她也不赞成“大刀阔斧式”的下调,认为逐步、小步调整更能测试出小型企业的承受能力。
来源:中国印花网
最新资讯